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 陳思武)判斷中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久的走向,將于11月8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觀察窗口。在這個全球“大選年”,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視中共的最新動向,對它如何審時度勢,把握“興國之要”,帶領中國繼續和平崛起,并以何種方式影響世界格局,懷著獲得答案的濃厚興趣。
目前,深受嚴重金融危機重創的世界經濟疑難重重。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創下奇跡的中國正在進入轉變發展方式、深化改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歷史階段。無論從何種角度看,中共十八大都迎來了關系中國未來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
過去的一個世紀跌宕起伏。中共這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政黨成立91年來發生的變化,超出了外界的認識和想象。
中共一大召開時全國僅有50多名黨員,到十八大召開前夕,黨員人數已增至8200多萬,相當于共產主義理論創始人馬克思出生地德國目前的總人口。
中共成立之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五千年文明古國,在列強入侵下四五分裂,瀕臨崩潰。中共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繼而又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變革,一步步把中國帶上了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道路。
經過三十多年尤其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以來的快速發展,在外界的描述中,中國的“頭銜”不斷變化:從“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世貿組織的新成員”到“世界工廠”,全球金融危機后又增加了“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全球復蘇的新引擎”“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等稱號。歷次中共黨代會成為推動中國發展變化的“關節點”。
這期間的種種風風雨雨、波折頓挫,都沒有阻擋住中國沿著自己的道路昂首前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年均實際增長10.7%,高于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也高于改革開放以來9.9%年均增速,經濟總量相繼超越德國、日本,僅次于美國,占世界經濟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4.4%升至去年的10%左右,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超過20%,世界政經版圖因此逐步改變。
時下的中國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中國要在2020年,即建黨100周年前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因此,十八大之后這段時間,尤為關鍵。目前,中共已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執政基礎牢固,廣為人民擁護,改革開放不斷推進,中國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方興未艾,支持中國持續崛起的潛力巨大。但是另一方面,矛盾和困難也重重迭現,比如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權威研究表明中國接近兩位數的超高速增長時代將會結束。影響中國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還未取得真正突破。如何進一步在宏觀和微觀層面,總結寶貴經驗,開辟創新之途,把握住群眾的愿望需求,解決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問題,使大政方針更加順應時代、符合民意、造福民眾,這對中共提出了新要求。
國際形勢也從未如此復雜。受債務危機蔓延、增長動力呆滯、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其他深層次問題困擾,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有可能陷入長期低迷,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外部風險和不確定性,世界許多地方風波迭起,爭執頻仍,局勢驚心奪目。中國如何處理與大國、發展中國家及周邊國家的關系,面臨新的考驗。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如何繼續走好和平發展之路,規避風險,抓住機遇,需要新的運籌帷幄。對于世界而言,如今中國的體量已是如此之大,它的改變將牽一發而動全身。
新難題、新挑戰也好,新形勢、新期待也好,都意味著中共要在十八大召開的這個“關鍵時刻”制定新措施,拿出新辦法,由此邁步進入新境界和新天地。
此間輿論稱,中共十八大為“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改革發展的攻堅時期,繼承了前三十多年的成就、經驗以及尚未解決的難題,要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進而才有可能令中國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共將通過召開這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總結過去多年來尤其是十六大、十七大以來的治國理政實踐,在理論建設、政治路線、人事安排和工作措施等方面確定中國未來方向,會上將選舉產生的新的中央領導層也將接過上一輩傳遞的火炬,統一思想,凝聚信心,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繼續領導國家實現民族全面復興的接力賽,并以中國的和平崛起為世界注入信心,向互利共贏邁出更大步伐。
十八大召開時,人們都會拭目以待,因為這有可能意味著中國乃至世界更大變革的新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