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藥價虛高,原來一多半都變成了公關費,市直區縣73家醫院百分之百涉案,全軍覆沒,福建漳州醫療腐敗案,內幕驚人。
聲音來源 新華社記者 鄭良:
不光查處的面很廣,涉及到一個醫療購銷體制性的問題。
解說:
成本不足一元,售價卻超過十倍,政府招標采購,設計上本是層層把關,現實中卻是層層吃手。
鄭良:
藥廠生產的藥品要到患者手中,要經過四關,每一關都要進行公關。
解說:
腐敗固然可狠,但我們更關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到底存在什么缺陷,《新聞1+1》今日關注漳州醫療腐敗何以全線失守!
主持人 王寧:
觀眾朋友晚上好,歡迎走進正在直播的《新聞1+1》。
應該說醫院、醫生拿回扣還高價給病人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而其中滋生的醫藥腐敗似乎也并不新鮮,但是如果一個城市當中所有的市屬醫院,全部都這么干的時候,足見這個地方,這個城市的醫療購銷機制已經病得不輕了,今天我們就這兒來看看病,來走進福建漳州。
解說:
“醫療回扣、腐敗窩案”,盡管人們對醫療腐敗的新聞早已不再驚奇。但今天,媒體曝出的這起腐敗案,還是讓我們有些出乎意料。
消息來自于福建省漳州市紀委的調查,從今年年初至今,他們用了近半年的時間,共發現市直區縣73家醫院涉嫌醫療腐敗,包括22家二級以上的醫院,無一幸免全部涉案。案件涉及到全市1088名醫務人員、133名行政管理人員。
新華社記者 鄭良
這個案子不光說查處的面很廣,但是反映的問題不是說一個個案的問題,是涉及到一個醫療購銷體制性的問題。
解說:
根據一名醫藥代表介紹:在漳州,“一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每支成本價不足1元,醫院的采購價為10元,零售價為11.5元”,售價超出十倍。那么,藥品的高額利潤背后,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內幕。
鄭良:
包括醫藥代表、醫護人員在交代情況來看,首先咱們醫藥采購藥廠生產的藥品,要到患者手中要經過四關:第一關就是通過招投標程序,進入省一級藥品集中采購目錄,再進入地市一級衛生管理部門的藥品目錄,第三是醫院要采購這些藥品,第四個就是科室內醫生診療過程中,要開具這些藥品。通過這個涉案人員交代的情況,每一關都要進行公關。
解說:
藥價的一半用于"公關",這是今天刊登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而這占據藥價一半的"公關費",究竟用在了何處?
鄭良:
大致平均來說,15%用于公關,當地的衛生藥監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區域經理下面又有下線人員,這些下線人員要負責公關醫院和科室醫生,這個區域經理將其中30%給二線帶離下線的業務員,業務員又把這30%的費用用來進行逐層公關,包括他自己也是有關大概5%的利潤左右。
解說:
從藥品出廠開始,招標、采購、配送,再到醫院用藥,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腐敗,而藥廠、藥品經營企業、醫藥代表和個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而用來“公關”的費用,也被漳州市紀委的負責人形容為: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公關成本,最終要有患者和國家醫療投入資金買單。
鄭良:
比如說給經銷商50%的營銷費用,都是在藥價里面的。
解說:
如今漳州的這起案件還在進一步查處中,涉嫌參與醫療腐敗的醫藥代表已經有57人被抓獲,而目前醫生退臟金額已經高達2049萬元。
主持人:
同時我們也看到當一查處的過程當中,這個案子一經查處一個縣里老百姓看病就少掏了300多萬,逐漸這個案子的規模有多大,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數字和比例來看一下,首先來看這個數字百分之百,也就是說整個漳州市市屬醫院全面地全線失守,全軍覆沒。有50%是公關費,同時藥價里面20%是成本,也就是說可能老百姓所有的買單的錢都是在80%給了行賄的費用。90%這個數字說明的是,有九成的醫生涉案,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一個2049萬元這樣一個退臟款,我們特別做了一下計算,有2049萬元除以醫務人員和行政人員,說明每一個人受賄的錢數是一萬八,可能到位高權重人的手中這個數字還會更高,我們不僅有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是什么造成這樣的全線失守,今天我們特別請到了北京大學的教授,來自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委員李玲教授,李教授你好。
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李玲:
王寧你好。
主持人:
剛才我們看到面對這么大規模的一個醫療腐敗案,里面有很多環節的行賄公關費用產生了,這是不是可以說我們不僅僅要追究每一個醫院,和醫生的責任,而是從根上找原因了?
李玲:
是的,如果一個魚池里面幾條魚死了,是魚的問題,如果這個魚池里的魚都死了可能就得重新來建這個魚池了,那么我們現在出現的問題就是這種醫院以藥養醫創收的制度,使得醫院和我們醫藥營銷以及生產企業接成了一個利益鏈這種腐敗是比較普遍的一個現象。
主持人:
您覺得是漳州這一個魚池出現的問題,而是全國所有的魚池子都出現問題了?
李玲:
應該說是全國普遍現象,漳州只是冰山一角,其實我們2009年開始的新醫改就是要斬斷這條利益鏈,但是新醫改從2009年到現在主要是在基層破除了這個以藥養醫舊的制度,建立了新的制度,但是縣級以上的醫院還沒有全方位開始改革,而這幾年隨著政府投入的不斷加大,以及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使得腐敗更厲害了,我們大量的資金進入了這條利益鏈,所以這個現象是愈演愈烈。
主持人:
你不斷強調利益鏈,我們特別用一個圖表說明這個利益鏈,在整個一個藥拿到老百姓過程當中要經過很多環節,過N道坎兒,但是從藥企到醫院中間有一個非常巨大的行賄空間,就是采購,在這個環節上應該說福建漳州這個城市全線失守了,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整個失守的過程和原因。
解說:
今天人民日報援引當地醫藥銷售區域經理卓某的說法稱,要確保藥品進入省級藥品集中采購目錄,一些廠家和藥品經營企業負責對組織招投標人員行賄,并通過圍標、串標等手段確保中標,之后為了入圍地市一級確標的藥品目錄以及醫院采購該藥品,地區一級的醫藥代表又要負責“搞定”衛生、藥監和醫院相關負責人,而這些所謂公關成本最終都要由患者和國家醫療投入資金買單。而這四道關口中,藥品招投標進入省一級藥品集中采購目錄是第一關,同時它也節制著之后三道關口,那么如果在這一關就把藥品的成本搞清楚,把藥價的水分擠掉是否就能有效防止虛高藥和行受賄行為的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