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州滄桑變化的見證之一,位于廣州市黃埔區穗東街南灣社區的古海蝕巖遺址“常春巖”初露真容。昨日,記者了解到,南灣社區正在進行南灣水鄉民俗歷史文化旅游項目的二期開發,擬將南灣三大祠堂、麻石街、皆佳街、常春巖、西臺廟等古跡建筑串珠成鏈,打造成觀光區,向游客展現具有嶺南風情的古村落余韻。
常春巖位于南灣村的東北部,是一塊占地1.3萬多平方米的巨大海蝕巖。記者看到,巖崖呈南北方向,西向珠江出海方向,上有疏密不一海浪沖擊的水蝕痕跡。巖崖高約5~6米,巖壁在一座小山岡的東面,陡峭、壯觀,上刻斗大的“常春巖”三個字。
長年研究南灣歷史民俗文化的麥劍輝老人告訴記者,數千年前,這里曾是古海岸,后來陸地升高,珠江口前移,海岸線南退,黃埔一帶便成為農桑田野了。南灣濱海的這塊牛形巨石東面的懸崖峭壁受海水沖擊、浸蝕,逐漸成巖,逶迤達百米。明代弘治年間,巖前水道自然漬淺稱絕道水沼,風景秀雅怡人,旁邊建有一間鰲峰書院。
明朝手跡今仍可見
“經過日久風化,‘常春巖’三個字仍清晰可見,‘龍飛鳳舞’和‘赤壁騰飛’兩幅字就連印跡都模糊不清了。”輝叔說,這三幅字大有來頭,明朝弘治初年,歷史名人陳白沙、湛若水、李鰲峰三人在南灣鰲峰書館講誦時,陳獻章在巖石壁上揮墨大書“常春巖”,湛若水和李鰲峰則分別書寫“赤壁騰飛”和“龍飛鳳舞”。
輝叔說,廣州最有名的古海蝕遺址是海珠區的七星崗,“南灣的古海蝕遺址可稱第二,因而有南海碣石之稱。”
黃埔區穗東街南灣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主任周永堅向記者介紹,目前,社區正在進行南灣水鄉民俗歷史文化旅游項目的二期開發。常春巖的初步整治已經完成,春節之后,西臺廟市場地塊有望全面搬遷。希望通過整合這些寶貴的旅游資源,提高南灣水鄉旅游品牌知名度,推動南灣社區旅游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