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繼河南開封、山西大同大手筆“復古”之后,湖北荊州又開始了上演更令人驚心的“穿越劇”——“明清城池演三國”。該市計劃未來搬遷古城墻圈內2/3的人口,重現“明清府城”的繁華,打造聞名于世界的“三國文化”旅游核心景區。這項浩大的建設計劃總投資約300億元。
重現“明清府城”繁華,打造“三國文化”旅游。如此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居然能夠被糅合在一起,分明有“關公戰秦瓊”的意思,不怪民眾看不懂,這玩得是時下最流行的“穿越”。看來,城池復古已經不稀奇了,不整出點新花樣,數百億元資金咋光明正大地花出去呢?
荊州之所以要打造“三國文化”旅游景區,皆因在《三國演義》中有多處涉及到荊州,特別是諸葛亮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故事已成經典,并有多種藝術形式加以演繹,在百姓心中頗有一席之地。只是,但凡文化都需要有平臺支撐,“三國文化”就應該在三國時代的文物遺址上營造,要是用“明清府城”來烘托,無疑有點不倫不類了。
事實上,荊州地處中國腹部,飽受兵火之苦,現存古城墻乃是明清時代的遺留之物,近一半被嚴重損壞,僅幾處景點表面上保護比較完好,復原保護難度很大。從保護文物的角度看,古城墻的修復應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不能隨意篡改編造。也就是說,荊州古城墻只能修復成明清樣貌,萬萬不可回到三國時代。但若如此,就會造成一個悖論,明明是想吃“三國文化”的旅游飯,卻不得不搭造“明清時代”的“灶臺”,這是何等糾結的事啊。
當然,民眾之所以擔憂荊州要在“明清城池演三國”,并非只是文化穿越問題,還跟此種開發模式有關系。荊州屬于財力較弱的小城市,動輒數百億元的資金大投入,光靠地方財政肯定不行。如果是政府舉債,能否承受得起,不被債務拖垮?如果是企業開發,那就牽涉到投資回報,盈利模式是否可靠?會不會又走上房地產開發的老路?而從荊州公布的規劃來看,要拆遷古城區近2/3的人口,商業項目開發已被列入,開發商也已入駐,如此不能不讓人擔憂,此舉會否埋下更大的隱患?
打著開發旅游資源的名義,最后搞成“四不像”的房地產項目,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均有上演,也成為地方政府規避樓市調控的一種模式。然而,實踐證明,這樣開發出來的旅游地產,只能在短期內支撐政府業績,卻無力延續下去,地方政府仍需找到合適的發展模式。再說,像荊州這樣的“穿越”模式,將來讓游客徜徉在“明清府城”之中,卻去體驗“三國文化”,算不算是一種“忽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