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來到高陵區通遠鎮仁村農家樂游玩(資料照片) 記者 侯智 攝
本報訊 (記者 楊明) 昨日記者從陜西省旅游局獲悉,“十二五”期間陜西共有60萬人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脫貧致富,占全省脫貧人數的15%。旅游業的精準扶貧正在成為促進貧困地區產業升級、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實現農民脫貧的有效途徑。
“十二五”期間,陜西著力增強呂梁、秦巴和六盤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旅游發展的自我造血功能,通過發展旅游產業帶動景區周邊鄉村經濟發展,累計安排項目200多個,投資3億元支持漢中南鄭黎坪、留壩紫柏山、商南金絲峽、柞水牛背梁、延川梁家河等,提升旅游道路、標識等基礎服務設施,有效提升了貧困地區旅游發展的條件。
同時,陜西依托省級旅游示范縣創建等工作,指導連片貧困區發展旅游業,每年安排鄉村旅游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支持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陜西有10個貧困縣完成省級旅游示范縣創建工作,建成了79個旅游特色名鎮、12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農家樂達到2萬戶,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達到23萬人,帶動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為進一步發揮好旅游行業在扶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間,陜西旅游行業將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為主戰場,以建檔立卡貧困村為對象,以服務和開展鄉村旅游為渠道,實施旅游精準扶貧,計劃到2020年,實現70萬人通過旅游脫貧。